?。ㄗ髡邌挝唬褐袊嗣翊髮W附屬中學,原載于中國教育報10月29日環(huán)球教育周刊)
美國教育一直被國際視為標桿和“神話”,然而真正的美國教育是什么樣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肖遠騎繼推出《告訴你,我知道的美國教育》之后,又于近日撰寫了后續(xù)篇——《美國教育的秘密》,繼續(xù)對美國基礎教育進行客觀解讀。
畫完畫,中國孩子問“像不像”,美國孩子問“好不好”
數(shù)年前曾讀過一則短文,說中國孩子畫完畫,經(jīng)常問老師“像不像”,而美國孩子則問“好不好”。別小瞧了這點發(fā)問的差別。“像不像”是從模仿別人的角度出發(fā),“好不好”是從自己創(chuàng)造的角度出發(fā),從這個細微的差別中似乎就能“注定”他們的人生走向,甚至可以說“兩國孩子將來人生的不同走向,或許已隱約體現(xiàn)在這不一樣的‘問’中了”。
“教”美國孩子學畫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本,而且不規(guī)定模式,讓孩子自由“構圖”,這樣,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范本”,孩子畫的畫也完全是一種“創(chuàng)作”。正因如此,美國孩子自然也就不問“像不像”了。而如此培養(yǎng)出的孩子,思維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活力,日后才可能是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人才。
又例如,美國五年級學生從寫作文開始,就與中國同齡孩子不同。中國是一個班級幾十人做同一個話題或同一個題目,而美國則是每個孩子自己找題目,他們稱之為找課題(project)。在中國,“找課題”往往只有對在讀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有要求。自我寫作、自我創(chuàng)作、我寫我思,這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學。因此,在美國小學教室里,你會看到學生帶來的各種小“玩意兒”,有的提著一個有小白兔的籠子,而有的拿著小魚缸。不用奇怪,因為也許他們正在做與之相關的課題。
由此說來,創(chuàng)新教育從娃娃抓起,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美國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短處,并竭力彌補
中國教師常常會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而在美國,教師經(jīng)常說的也有一句話:“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在美國人的教育觀里,哪怕是被現(xiàn)行教育標準公認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子,實際上也有特殊才能。
美國教師認為,教育如果專門注視孩子的短處,那激發(fā)的是孩子的自卑。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孩子們不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動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傷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不可改變的對教育的抵觸心理。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孩子能力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
為此,美國教育的任務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短處,并想方設法彌補孩子的短處。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沒有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并努力贊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美國教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生命,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天賦。
“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教育不僅深刻地作用于人的一生,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國家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就是教育。為此,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教育觀。
人的根本素質不是分數(shù)能考量的
美國教育界普遍認同的另一個教育觀就是尊重差異,不僅尊重一般性差異,而且尊重特殊性差異。在他們看來,人的千差萬別恰恰構成了人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造力基礎,而教育的任務恰恰應該是把人的各種各樣的能量發(fā)掘出來,而不能像可口可樂的生產線,把產品造成一個模樣。讓每個孩子知道自己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建立起自信,讓每個孩子從事屬于自己也屬于這個社會的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這是美國教育為自己設定的任務。他們?yōu)榱送瓿蛇@個任務,孜孜以求。教育孩子關注每個生命,開掘每個生命的能量。這是美國在中小學教育目標上的國家意志,起碼是落在文字上的國家法律。美國教育管理者都認為,教育是與制造業(yè)完全不同的產業(yè)。制造業(yè)需要的是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有大工業(yè),而教育恰恰需要的是個性化,因為每個人是千差萬別的,開發(fā)千差萬別的個性潛能,才是產生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只有千差萬別的創(chuàng)造力匯集起來,才能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能量。
美國紐約史蒂文斯中學張校長說:“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人的根本素質不是分數(shù)能考量的。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點亮他們的夢想,讓他們勇敢地走向未來之路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個靈魂都有質感,教師與學生共時、和諧成長。立足差異,努力尋找成就感和幸福體驗,守護人性的尊嚴。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價值,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尋找自我,進而超越自我。
歷史科最難,鼓勵孩子的挑戰(zhàn)精神
美國教育鼓勵孩子們的挑戰(zhàn)精神。孩子進入中學上歷史課的時候,老師甚至會問孩子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有哪些局限。那么,托馬斯·杰斐遜是什么人呢?他是美國立國的偉人之一,而且是美國精神的代表。他起草的《獨立宣言》不僅被視為美國的立國之基,而且是資本主義最經(jīng)典的法律文本之一。然而,老師的這一聲詢問,起碼讓孩子們去做幾件事情:好好閱讀甚至要研究一下杰斐遜和他起草的立國宣言;認真研究一下各種學派對杰斐遜的評價;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傳遞給孩子們一種理念:你們可以對世間的一切進行質疑,進行思考,包括對“神圣”和“權威”進行自己的思考。我在想,鼓勵孩子們在思考中質疑權威,可能不僅是在教授一種奇絕的學習方式,而且是在培養(yǎng)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品質。
我曾經(jīng)問過到美國就讀的中國孩子,你在美國最怕的學科是哪一門?他們回答,不是數(shù)理化,不是英語,而是美國歷史。我很好奇,美國的歷史只有二三百年,怎么會比中國歷史還難學?學生說學美國歷史,不僅是了解美國歷史,而是理解美國歷史。例如,老師的作業(yè)“公民權利”研究論文要求寫到3至5頁,打印出來,要雙空行,至少用3種資料來源(如網(wǎng)上、書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同時,對比以下四人關于黑色美國(BLACK-AMERICA)的觀點:布克·華盛頓、杜伯依斯、馬丁·路德·金和馬爾科姆。在論文里,需要把每個人介紹一點,還必須納入貼切的材料。然后,討論他們關于黑色美國的觀點,要把想法寫進去,還要把引文或材料來源列出來,比如某某網(wǎng)頁、某某書。面對這樣的作業(yè),孩子能說不難嗎?
可見,美國學校在一種表面上輕松、開放、自由的教育過程中,對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進行訓練,對他們的嚴謹、細致、專心習性進行培養(yǎng),讓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的務實精神。美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看上去和玩一樣,但是對過程的要求非常細致,孩子幾乎不可能偷懶。
誰要是認為美國開放自由的教育模式,是放縱學生,是讓學生有機會偷懶?;屯稒C取巧,那就錯了。美國人的“實用主義”在教育中體現(xiàn)得十分充分,他們同樣要求孩子們吃苦耐勞和刻苦奮斗。美國學校對孩子們高強度思維的訓練,對孩子們高強度吃苦精神的訓練也是美國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當然,這種訓練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孩子進入中學以后??赡苊绹苏J為,孩子進入中學后,身體已經(jīng)發(fā)育得更加強健,已經(jīng)有了吃苦耐勞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