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小班新來了一個叫浩浩的小朋友,他說話有些不清楚,因此經(jīng)常被小朋友笑話。一天放學,孩子們都很興奮地等著家長來接,浩浩也拿著書包高興地甩來甩去,一下甩到了欣欣的臉上。欣欣大哭,跑過去告訴老師說:“老師,浩浩打我。”整個過程老師都看在眼里,浩浩站在一旁看著欣欣,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搖搖頭,表示自己沒有打她。
笛笛是班里比較好動的女生,每次區(qū)域活動都會和小朋友發(fā)生沖突。經(jīng)常聽到小朋友告狀說:“老師,笛笛打我!”“老師,笛笛搶我的東西!”老師每次問她為什么打別人,她總是這樣回答:“我沒有打他,我只是想讓他快一點。”“我只是想和她一起玩。”……
浩浩和笛笛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呢?作為老師,我分別跟他們的媽媽進行了交流,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況。
? 愛打人背后的原因
從浩浩媽媽口中得知,浩浩從小一直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聽力不好,平時很少說話;奶奶有口音,且愛干家務活,忙的時候總是沒時間陪伴浩浩。久而久之,浩浩不能跟成人進行很好的交流;受成人影響變得發(fā)音不準,也不愛說話。來到幼兒園的浩浩因為發(fā)音不清楚而被小朋友笑話,漸漸失去了自信,變得更加不敢表達,與人交往時只能選擇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間久了,小朋友們就會覺得他愛打人。
據(jù)笛笛媽媽所說,笛笛平時不愛說話,總是肢體動作快于語言表達。在與媽媽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她語速非???,早間和晚間來園時,總會聽到媽媽不停地對笛笛說話。笛笛總是忙碌地完成媽媽所說的各種任務,不曾與媽媽有交流的機會。
作品名稱|大家在一起 姓名|朱田成 年齡|4歲
指導教師|黃美玲 單位|浙江新昌幼兒園
兩種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都使得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受到了影響。面對這些情況,應該如何解決呢?
? 營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的特點,即在對物體直接感知和在自身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言語對思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逐漸增加,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逐步的過程,遇到無法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首先會選擇用動作來表示??梢?,孩子愛打人的背后,往往是語言表達能力的缺失。浩浩和笛笛的語言發(fā)展都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家長需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
浩浩的家人需要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爸爸媽媽需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多說話。例如,可以每天回家和浩浩互相分享自己今天印象深刻的事情。媽媽在干家務時,可以問問他能幫媽媽干點什么,有意識地提醒他把想干的事情說出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語言老師,針對浩浩發(fā)音不準的情況,家長要及時糾正。在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時,家長要口齒清楚,有抑揚頓挫。孩子吐字不清時,不去學他的發(fā)音,而要用正確的發(fā)音和他對話。
和孩子說話時要心平氣和,耐心傾聽,等他把話說完后再提問或表達意見。當孩子說得清楚一些的時候要及時表揚。
也可以讓孩子練習繞口令等游戲,使吐字發(fā)音得以強化,并對發(fā)音容易混淆的詞語進行辨析。平時多給孩子讀故事、散文、詩歌等,通過不斷豐富詞匯感受正確的發(fā)音。
笛笛媽媽則需要做任何事之前都讓她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孩子說話時要放慢語速,時常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
? 引導孩子用語言協(xié)商解決沖突
每當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很多家長會伸出援手去幫忙解決,這剝奪了孩子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遇到困難就會伸手向家長或老師求助。因此,建議當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僵持不下時,家長可以鼓勵他們通過語言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不要怕孩子會受到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而包辦代替解決。
例如,孩子對別人正在玩的某個玩具感興趣,可是別人不同意給他玩,他就上手去搶。這時,家長可以用語言提醒他:“這個玩具不是你的,如果你想玩,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對別人說什么樣的話,才能既表達你的想法,又能讓對方愉快地接受呢?”這樣的提醒既能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又能讓他學會正確的交往方式,比一味地制止沖突效果更好。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