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業(yè)務管理的“三改”
時間:2009-02-18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1、改單純指導為對話研討。以往組織教研活動時,幼兒園習慣針對某一主題或某一存在的問題,讓業(yè)務園長以指導者的身分談自己的看法,并要求教師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教師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依賴性強。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幼兒園將教研內容交給全體教師。這一“交給”,使得教師的角色從“接受者”轉為“互動者”。教師以主人的身分、用對話的方式,爭相提問題、談見解,展開討論。如果問題一時沒法搞清楚,大家會分頭翻資料,進一步實踐,另外機會商討,直至把問題搞透徹。就這樣,理論學習由以往圈定內容的學習匯報,一點點轉變?yōu)樵谝欢ㄖ黝}下的主動搜索和資源分享,人人參與,多向互動,增強了教師的自主性,教師的思維活躍了,工作也變得更主動了,幼兒園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提高。
2、改統(tǒng)一模式為鼓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研討是由分管領導直接做主,研討內容、形式、方法統(tǒng)一安排,全園一個調子。這種教研活動難以解決教師與班級個別性的問題。每個教師專業(yè)能力不一樣,水平提高也不可能同步,他們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能施展身手、發(fā)揮能力的平臺。為此,我們鼓勵教師自主探究,根據(jù)本人的特長以及班級優(yōu)勢進行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例如:讓教師開展班級特色教學,有的老師擅長美術,就鼓勵其開展“大班幼兒繪畫教學”的研究。這些帶有個性的教學研討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自主性,同時,通過交流、研討和分享帶動了全園教研工作深入開展,促使教研活動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3、改模仿學習為深入探究。以往組織教師外出參加教育教學活動觀摩與研討,教師比較關注的是:活動如何設計,達到了什么教學目的,使用了什么教具等。直觀效果好的,大家就照著學。不太注重分析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依據(jù)的是什么,對我們的孩子是否合適。這樣的活動盡管年年搞,可教師業(yè)務水平得不到明顯提高,停留在依樣畫葫蘆或形式翻新的層面上?,F(xiàn)在,我們注意在實踐中體驗新教育觀念,并隨著教研的深入而逐步將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行為。在組織觀摩研討時,首先交流活動為什么這么設計,再結合本次活動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入研討,這么設計合理嗎?為什么?對孩子發(fā)展起怎樣的作用?執(zhí)教者在活動過程中關注孩子嗎?教師教育行為的適宜性怎樣?活動評析也由“模式化”的優(yōu)點缺點評析,慢慢轉變?yōu)槟車@問題深入對話。最后教師還要思考:如果讓我組織這個活動,我會怎樣設計?在充分討論交流的情況下,推出大家認可的幾個設計方案再次進行教學活動觀摩與探究。這樣的教研活動,其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