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28 來源:YNET.com 北青網(wǎng) 作者:王莉 點擊:次
我的一個朋友定居美國,兒子送回國內(nèi)奶奶帶著。她二胎生了個女孩,一歲多了,這次回來打算把老大接走,把女兒留下。原本見到兒子、親人團(tuán)聚是件高興的事,可想不到因為兒子吃飯問題,自己跟婆婆翻了臉。
四年前她回來時,兒子三歲,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二年級了。她發(fā)現(xiàn)兒子沒有一次老實吃飯的時候。不是奶奶端著碗從這屋追到那屋就是讓孩子玩掌上電腦,趁孩子玩得專注時,趕緊挖一勺把飯送進(jìn)孩子嘴里。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三番五次說讓孩子自己吃,奶奶理由十足:怕把衣服弄臟。而帶回來的一歲多的女兒,卻拿著小勺一口一口安靜地吃著。盡管臉上沾了飯粒,嘴邊掛著菜丁,至少不像奶奶想象的“滿臉花,滿桌渣”。
朋友經(jīng)常因為兒子吃飯方式跟奶奶爭吵。兒子積重難返,都成小學(xué)生了還張嘴要奶奶喂,決不自己吃一口。奶奶還時常趁朋友不注意,喂孫女幾口。
朋友常說:“美國孩子從能夠拿得動勺子那一天起,就開始自己吃飯,即使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會去管。”奶奶說:“那是美國孩子,我的孫子是中國孩子,不一樣。”
朋友說:“必須盡早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你這么做是害孩子。”奶奶說:“豆大點孩子,懂得什么獨立生活!你去問問,哪有奶奶會害孫子的?!”
朋友說:“在美國,一般一歲大的寶寶都有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爸媽鼓勵孩子自己吃,不管用勺子還是用手。讓孩子吃得開心,對食物有興趣才是更主要的。”奶奶說:“自己吃,臟了衣服,臟了桌子,還浪費了糧食。”“吃得到處都是,還不得我給洗衣服,我收拾,更累人。”
朋友形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針插不入,水潑不進(jìn)。萬般無奈,朋友一氣之下,把兩個孩子都帶走了。回到美國,辭了工作專門看孩子。婆媳關(guān)系也僵了。
朋友告訴我,在美國,孩子吃飯,都是由自己決定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么就要停止吃飯。過一會兒挨餓,就活該了,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擔(dān)后果。
其實讓幼兒學(xué)吃有很多好處,增加了寶寶對事物的興趣,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發(fā)育功能,還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若總是打回孩子伸出的探索之手,孩子失去了學(xué)習(xí)的興趣,吃飯就只能變成一種被動受喂的行為了。
前些天,我去首都機(jī)場送親戚回澳洲。親戚劃拉著iPad給我看視頻:一歲的女孩系著圍嘴拿著小勺一口口吃飯,吃得非常專注,吃得很香。兩歲的兒子拿著手紙坐在座便上。我驚訝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她說除了觀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外,大概與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嬌慣孩子不無關(guān)系。
我們則不然,有的家長喂飯“填鴨式”,唯恐吃不飽。其實很多看似精心的呵護(hù),到頭來都反倒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