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3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雖說明明偶爾也有“不要去上學”的小情緒,但總體來說,小朋友不但適應得很快,而且感覺周末時明明對于幼兒園生活,還是挺向往的。媽媽個人認為,不僅僅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到位,而且與平日里的說話方式,宜說,宜不說,以及如何說,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其實宜說與宜不說之間,也沒有任何絕對的是與非之分,更沒有非此即彼之別,只是一些宜不說的話,不但不會幫助小朋友接受和適應幼兒園生活,反而會對幼兒園產生抵觸情緒。小舉幾例,有些是明明的實例,而有些則是媽媽身邊其他朋友的經歷,一并總結來分享,先談宜不說,再聊宜說。
【抗拒指令】“在家不聽話,等著上幼兒園后讓老師收拾你。”媽媽如此之說,小朋友不但不會就此而言聽計從,而且還會對未來的幼兒園生活產生恐懼心理,讓他們認為“幼兒園不是好地方,老師會收拾我”;老師不會收拾小朋友,只會深入人心地“教”小朋友聽話,而且有樣學樣其他小朋友的榜樣力量也是強大的;再說了,美式育兒中,小朋友的“言聽計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培養(yǎng)獨立】“這么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看你上幼兒園怎么辦?”有媽媽在身邊,小朋友撒撒嬌、偷偷懶,也是有情可原的吧!再說了,很多的小朋友,真的是很會“欺負”爸爸或媽媽的,離開了爸爸媽媽,就會變得很獨立、很自立,很多的事情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因此,沒有“看你上幼兒園怎么辦”,只有“慢慢學,學會了上幼兒園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自己吃飯。”
【如廁訓練】“還要穿尿片,看你怎么去上幼兒園?讓小朋友們都笑話你吧!”其實穿尿片上幼兒園,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吧?一來是老師會幫助小朋友做如廁訓練;二來如廁訓練是小朋友身體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不是能“學”會的,發(fā)育成熟了自然就會了;三來都是一群同齡小朋友,不可否定地還有其他小朋友穿著尿片,再說了年幼的小朋友懵懂無知,誰會笑話誰?因此請媽媽們在如廁訓練方面,一定不要給小朋友壓力。
【威脅挑食】“什么菜都不吃,看你在幼兒園吃什么?就餓著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大家一起吃飯香,在家不吃的菜,去了幼兒園,就吃了;而且再退一步地說,幼兒園不可能每餐只有一種食物,據媽媽所知,明明的幼兒園,午餐有4-5種不同的食物,不吃這樣、吃那樣,總有喜歡吃的,也不至于餓著吧!再說了,就算餓肚子,又有什么關系呢?這也可謂是一個成長與學習的過程吧!因此,媽媽們,請不要以此來嚇唬小朋友,讓他們對幼兒園產生厭惡情緒。
【認生害羞】“就這么一個小朋友,你都害羞得不敢過去,以后上幼兒園,都是你不認識的人,看你怎么辦?”媽媽不客氣地說,口出此言的媽媽,一定是不負責的媽媽,小朋友認生害羞,很多時候是性格與環(huán)境使然,也許小朋友本身就是內向的性格,但也許這正是一個信號,媽媽應該多帶小朋友出去見見世面,多接觸陌生的環(huán)境,幫小朋友克服這個“缺陷”。不要問小朋友“以后上幼兒園怎么辦”?而要問媽媽自己“如何幫助小朋友去克服”?
【玩而不學】“你什么都不愿意學,去幼兒園能干什么?”在美國,幼兒園是不學東西的,是以玩為主的;即使學,也是寓教于樂,將學融入每日的玩耍中,在不知不覺中小朋友們就學到了知識。再說了,在家里不愿意學,也許是爸爸媽媽教的方法不對,也許是沒有抓住小朋友的興趣愛好,但也許是沒有學習的環(huán)境。因此,回答這個問題,去幼兒園能干什么?去幼兒園玩啊,好好地玩、盡興地玩,玩就是學齡前小朋友的“工作”,玩就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主要方法。
【借師之威】有時候明明也會問“明天要上學嗎”?如果媽媽回答“要”,小朋友一定會大叫“我不要上學”,那么轉一個彎,媽媽借明明最喜歡的L老師之威信來“說服”,告訴明明“那咱們問問L老師,如果L老師說不用上學,那媽媽就把你帶回家,好嗎”?小朋友一定會欣然答應,第二天早晨送去,L老師肯定不會說“不用上學”,那么送明明去幼兒園一事不也就水到渠成了嗎?
【聲東擊西】如媽媽開篇所說,雖說明明是很喜歡幼兒園生活的,但偶爾地也會鬧鬧“不要上學”的小情緒,此時的媽媽不是告訴明明“要去上學”、“不行,一定要去”,而是聲東擊西地告訴小朋友,“L老師還等明明去玩球呢”、“W還等明明一起去搭積木呢”、“你不去,E會不會想明明啊”......以此而轉移明明的注意力,我不是去上學,而是去和L老師玩球、和W搭積木、E會想我的.....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