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1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我們一直在說給予孩子心理營養(yǎng),接納是第一步,是愛的基礎(chǔ),而往往我們父母總是做不好。我們成人總是忍不住對孩子評判、比較、指責,總是覺得只有不斷的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孩子才能更好,然而現(xiàn)實卻是孩子在成人一次次的指責、評判時,要么逃的遠遠的,躲避成人;要么膽小沒有主見,凡是都 要聽成人的意見;要么與成人據(jù)理力爭,針鋒相對,有的相互指責、相互傷害。
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沒有辦法流動起來的,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在這個過程中被愛傷害著,當然孩子受的傷害要比成人更大。
接納如此重要,作為成人我們要怎么做才是接納孩子呢?接納孩子意味著什么呢?
1. 接納這個“人”
所謂接納這個“人”就是愛孩子本身。不論這個孩子長的是否漂亮、可愛;性格是否惹人喜歡;他是否親和善談;是否乖巧聽話……總之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就愛他。
這些描述出來是如此的簡單,很多父母也會說我們確實是這樣愛孩子的。是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比較容易做到愛孩子本身,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對孩子的接納就會加上很多的附加條件,比如學(xué)習(xí)要好、性格要溫和有禮、要聽爸爸媽媽的話等等,愛孩子本身就變得很困難。
愛總會與很多期待和要求連在一起給到孩子,爸爸媽媽是因為愛才提出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在爸爸媽媽看來這些期待和要求帶著父母滿滿的愛,而對孩子而言,他感受到的就是評判、指責、比較,他沒有辦法透過層層的阻礙去感受父母的愛。
父母可以嘗試用一個欣賞的眼神、一次撫摸、一個擁抱,一次牽手來直接讓孩子感受來自父母的愛,這個愛才是對孩子本身的愛。
2. 接納現(xiàn)實 :愛現(xiàn)實中的而不是期望中的那個孩子
從今天起請父母覺察自己,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不管是說出口了,還是沒有說出來,都請你聽聽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聲音出來:如果我的孩子能怎樣怎樣就好了,甚至有的家長更直白:因為媽媽愛你,所以媽媽要怎樣怎樣,你要怎樣怎樣。
這樣的聲音表達統(tǒng)統(tǒng)都是有條件的愛,不管父母本意是什么,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如果沒有做到父母期待的樣子,父母就不愛我了。
很多孩子在這樣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拼命的努力,而父母時常做的就是不斷提高對孩子的期待,孩子在成人之后經(jīng)常在內(nèi)心中向父母的呼喊就是:我到底要做到怎樣,你才可以肯定我。我己經(jīng)做的比他們都好了,為什么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我還是不行呢?
3. 接納孩子的情緒:情緒沒有對錯
孩子哭也好、生氣也好都是孩子的情緒,都是孩子當下感受的真實外顯。每個成人也是這樣的當情緒來時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只是孩子會隨時隨地真實的將感受表達出來而己。
而成人因為各種顧慮選擇壓下而己。如果從對身體的影響上來說,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要更健康一些。而我們大部分的父母似乎很少能接納孩子的壞情緒,總會命令孩子:不許哭;你有什么可生氣的……因些建議父母可以先從接納孩子的壞脾氣開始。
當然我們不是就允許孩子亂發(fā)脾氣,打人、摔東西類似這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可以生氣,但生氣的表達方式是有界限的(還是三不原則)
4. 接納孩子的錯誤:拒絕錯誤就是拒絕成長
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的。對于自己的孩子更多父母出于愛,總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毫無保留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更順利的長大,不必經(jīng)歷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代價。
接納孩子的錯誤,就意味著要親眼目睹孩子去碰壁,去看孩子怎樣撞的頭破血流,這對于愛孩子的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太難的事情。孩子的痛,父母是最能感同身受的,怎么忍心去看?怎么能忍住只是看而不去做些什么?
這里想要提醒父母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痛只能親身經(jīng)歷才明白?;O成蝶的蝴蝶如果沒有經(jīng)歷蛻變的痛苦是沒有辦法展翅高飛的。拒絕孩子犯錯,就是拒絕孩子長大。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能見彩虹。
5. 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尊重生命的唯一性
在現(xiàn)在這個充滿快節(jié)奏、標準化的時代,父母在引導(dǎo)孩子成長時也總是不自覺的會沿著標準化的路徑進行。鋼琴、舞蹈、繪畫等等特長的學(xué)習(xí)似乎成了孩子們的標配,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學(xué),或者學(xué)不好,很多家長就會聲色厲荏或者充滿焦慮。
而我們的每個孩子是那么的與眾不同,他和這個世界的連結(jié)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節(jié)奏。他可能更喜歡和路邊的小花多待一會,他可能更喜歡一個人坐在草地上看著藍天發(fā)發(fā)呆,他可能就是總被周圍新鮮的事物吸引,而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父母如何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以自己方式存在,對父母而言也是挑戰(zhàn)。
6. 接納孩子說“不”:獨立 思考 比聽話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3歲、7歲、9歲以后這幾個年齡段感到很崩潰,為什么呢?因為這幾個時間點對孩子來說都是生命發(fā)展歷程中意識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經(jīng)過這個時間點孩子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結(jié)都 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外在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不聽父母話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越是年齡大,父母可以給孩子施加的影響就越小。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經(jīng)歷了這個階段,孩子才能很好的發(fā)展出獨立思考 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開始向父母說”不“時,正是孩子在發(fā)展自己意識的時機。能夠向父母表達越多”不“,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越強,獨立思考 的能力越強。
父母如果能夠接納并允許孩子說”不“,甚至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想法,對孩子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而且當父母聚焦在孩子為什么說”不“,而不是孩子怎么可以說”不“時,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更多的順從。當孩子的想法被接納時,孩子會更愿意去和父母討論。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