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23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孩子喜歡添亂瞎搗亂,除了出于對各種事物的好奇而想加以嘗試的動機(jī);也是想以此來證明自己在長大,是“小大人”,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更是想籍此在爸媽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獨立。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小孩子的主動幫忙,總是會對孩子說“別添亂,盡是幫倒忙”。看一下下面的日常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場景一:
吃完飯,寶寶屁顛屁顛的端著自己的碗去廚房,在一旁刷碗的媽媽見狀,馬上阻止道:“寶寶,不用你洗,一會就把碗摔咯。去,去找爸爸玩吧!”寶寶執(zhí)意要自己動手,這時候媽媽急了,大聲喝道:“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你忘記了,你上次不是把碗給摔了?總是幫倒忙,別添亂了,去玩吧!”孩子慢慢的松開手,委屈的跑開了……
場景二:
早上上幼兒園,孩子起晚了,還不緊不慢的刷牙。這時候,媽媽急匆匆的過來催促:“趕緊刷,別故意玩水啊!來,媽媽幫你刷吧,你看你刷不干凈,還把自己衣服弄濕了!”孩子不情愿,硬要自己刷。媽媽一看時間,更加急了。想要去奪過孩子的水杯,誰知道孩子往后一躲,水杯的水灑出來了。這不,衣服也弄濕了,又得換一套。時間浪費的就更多了。媽媽怒了:“都說了我來幫你刷,就是不聽,你看牙沒刷成又得換衣服……”孩子在媽媽的怒罵聲中嚎啕大哭……
場景三:
帶著琪琪在公園里玩,給她買了一個泡泡棒,這個玩具不僅可以嘴吹也可以利用風(fēng)來吹。這時候旁邊也有一對母女在玩。只見那位媽媽一手抓在泡泡棒,在風(fēng)的力量下,一晃就出來了很大的泡泡,在陽光照射下,泡泡五顏六色的,引來了很多小盆友,他們一邊歡呼一邊追逐那些泡泡。女孩子想自己玩,跟媽媽說:媽媽我要,我要玩!那位媽媽卻說:你不會,你看媽媽晃的泡泡多大的啊,你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抓泡泡吧!女孩堅持要自己玩,然后媽媽給她嘗試了一下,很明顯小女孩晃出來的泡泡很小。那位媽媽一下子奪過小女孩的泡泡棒,小女孩這時候極其傷心的追著媽媽要泡泡棒!媽媽也不耐煩了,對女孩說:你怎么那么不聽話呢?如果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帶你出來玩了!委屈極了的女孩終于爆發(fā)大哭了……
以上這些場景,有沒有很熟悉?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爸媽做家務(wù),孩子要來幫忙,結(jié)果成了“倒忙”,碗摔了、衣服濕了、剛拖好的地臟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事情(穿衣洗臉?biāo)⒀老丛璧?,爸媽嫌磨嘰,三下五除二給孩子痛快辦了;孩子正琢磨玩具,不太會弄,爸媽奪過來或摻和進(jìn)去兩下三下搞定,可是孩子卻不開心了……有些爸媽可苦惱了:孩子從2歲之后就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寶了,各方面都盡添亂。
其實爸媽都錯了!孩子并非添亂。從2歲(有些更早)開始,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起來,他們對身邊的事情不再僅是表現(xiàn)出好奇心,開始對自己是否可以親自來做來完成有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爸媽洗衣服、收拾碗筷、剝菜切菜、掃地拖地等時候,他們不再只是好奇地看著,而是想?yún)⑴c其中,對于自己的生活事情,如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等,更是想要自己動手來完成。但因為年齡和發(fā)育特點,行為精準(zhǔn)度有限,往往在嘗試時不是弄濕了袖子衣褲、弄臟了地面、碗掉地上摔碎、小刀劃傷手,就是衣服鞋子穿反了、臉沒洗干凈牙沒刷干凈、飯菜灑了一地等等,變成了爸媽所說的“搗亂”、“添亂”行為,并因此制止孩子,不讓他做這做那,甚至呵斥孩子。
殊不知,孩子的這些行為,除了出于對各種事物的好奇而想加以嘗試的動機(jī);也是想以此來證明自己在長大,是“小大人”,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更是想籍此在爸媽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獨立。
可是爸媽的“添亂”之說和制止行為,往往在無意中一點點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積極性、獨立性,甚至還影響到孩子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信心。在爸媽的呵斥和制止下,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對事物的好奇和創(chuàng)造性,對良好行為習(xí)慣的養(yǎng)成失去興趣和主動積極性,對自己不那么自信了。那時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追悔莫及之時了。
所以,請不要小看孩子“添亂”,不要輕易制止孩子“添亂”。要知道它對孩子身心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請務(wù)必善待孩子的“添亂”,允許孩子“添個亂”,甚至可以制造些機(jī)會來讓孩子“添添亂”吧!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