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1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你要學會分享”、 “你讓她玩一會”……
這些話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
的確,分享是美德,這在中西文化都是一樣的。但是“分享”這件事,也要孩子自愿,不能勉強。
美國紐約有一家幼兒園對于孩子分享玩具有這樣一條原則:
你正在玩的玩具別人想要玩,你可以對他說“不”;你要玩其他人手上的玩具,那要等其他人玩好了才可以。
讓孩子學會分享,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可以捍衛(wèi)自己的物權(quán);讓孩子學會分享,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隨意占有其他人的東西。我們大人簡單的一句“要分享”,本意是想讓孩子學會分享。但卻剝奪了孩子很多練習的機會。
當一個孩子想要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時,她必須要學會如何詢問,當被拒絕時她需要學會尊重,或者自己想辦法進行“談判”,這些是在尊重他人物權(quán)前提下表達自己欲望的方法,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而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帶過的。
而擁有玩具的孩子,她也需要練習。她要練習學會自我評估,哪些東西我愿意分享,哪些東西我不愿意?哪些人我愿意分享,哪些人我不愿意分享?這些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這也不是我們一句“要分享”就可以教給孩子的。孩子只有在自愿的情況下經(jīng)歷“分享”的過程才能自己去體會。
分享是美德,但在教孩子分享時,我們往往忽略了分享的前提,分享應(yīng)該是快樂的,應(yīng)該是自愿的。當孩子享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好處時,他們自然就會分享。
為什么好多孩子平時都很“大方”的,但是當被大人要求分享時,總是特別特別小氣,甚至會出現(xiàn)大哭大鬧呢?
那是因為在孩子的眼里,這根本不是“分享”,是我們大人的強權(quán),是我們在“搶奪”。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物權(quán)受到威脅后,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衛(wèi),這不是小氣,這是自我防衛(wèi)的本能。
想教孩子分享,恰恰就該允許孩子不分享。分享不該是一種被強迫的行為,任何被強迫的分享,不是分享,而是用分享作掩飾的搶奪而已。
具體做法參考
教會孩子分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不知道該怎么教孩子分享,就試試以下的方法吧。
1、解釋不清楚什么是“分享”,那就教一下基本規(guī)則
孩子5歲前還無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規(guī)則可以從小時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輪流玩”,“她先玩,然后輪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讓別的小朋友玩吧”。
2、讓孩子嘗試角色互換
如果孩子經(jīng)常對分享說“不”,那么不妨考慮與孩子互換角色。與孩子一起玩耍,當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時候,你就說“不”。當小家伙感覺心煩時,你不妨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
3、家長以身作則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影響最大。因此,為孩子做出“分享示范”。比如,吃三明治的時候,問問孩子“你要吃一塊嗎?”父母做其他事情時候,也應(yīng)注意讓孩子觀察到父母在“分享”。
4、選擇一個主題玩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主題,比如,沙灘、農(nóng)場、廚房等。如果玩具類似,顏色差不多,那么孩子就不太會掙搶,更容易學會分享。
5、限制時間
可以采取限制時間的方法,他先玩10分鐘,然后讓別的孩子玩10分鐘。讓孩子明白,與別人分享玩具不等于永遠失去玩具。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