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4歲的明明邊吃飯邊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和媽媽捉迷藏。盡管媽媽已經(jīng)多次警告過他,無論是循循善誘,還是聲色俱厲,都收效甚微,小家伙就是不買賬。媽媽只好無奈地由著明明淘氣了。
這樣的場景您并不陌生吧,有多少次您對孩子的教育是以“失敗”而告終呢?
●其實,家長的“半途而廢”往往給孩子做了一個極其不好的榜樣。
●事實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耐心包容孩子的“搗亂”
家長總是一廂情愿地希望孩子能沿著自己預(yù)想的方向成長,不惹麻煩、犯過的錯誤不會再犯、家長不用將同樣的話說第二遍。然而,事實上孩子很難有如此高度的自律,以致家長的忍耐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大發(fā)雷霆。
『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孩子的頭腦中沒有“搗亂”的概念,對家長說的“不許”眨眼間就忘記。他對自認(rèn)為有趣的東西和事情,都想要去試試、碰碰、摸摸、嘗嘗,目的是想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或“結(jié)果會怎樣”。實際上,他是在通過自己的探索,認(rèn)識這個世界。
『見招拆招』
家長盡量冷靜下來,平和地面對他的過錯,在事實面前耐心地告訴他哪種做法是正確的,給他提出建議。
比如,畫畫應(yīng)該是在紙上而不是在沙發(fā)上、墻上或是其他的地方。還有一個辦法,即在糟糕的事情出現(xiàn)前做好防范,如事先在一面墻壁貼上白紙,向孩子說明只能在這面墻紙上畫,其他的墻不可以,因為上面沒有貼紙,這樣,麻煩可能要少得多。
你的堅持讓孩子看到結(jié)果
5歲半的佳佳喜歡畫畫,可讓媽媽頭疼的是,她畫完畫從不收拾筆和畫;她的玩具和書,更是東一個西一個。之前媽媽教過她送“玩具回家”。起初媽媽一次次地提醒,并跟她一起收拾,但佳佳還是沒能把媽媽的要求記在心里。同一句話一天要重復(fù)多次,媽媽說得連自己都煩了,索性自己做。
『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4、5歲的孩子大多給人“沒腦子”的感覺,家長的話在其頭腦里幾乎不留什么痕跡,所以不能指望什么事情和她說一兩次就能記住。而且,幼兒期的孩子自制力比較薄弱,好奇心又特別強(qiáng),對一件事情專注的時間不長。
『見招拆招』
對于孩子的我行我素,家長一定要告誡自己:每個好習(xí)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家長反反復(fù)復(fù)的提醒和無數(shù)次的示范。有了這個心理準(zhǔn)備,您才有可能在“忍無可忍”的時候說服自己“再咬咬牙,就能渡過眼前的難關(guān)。”
規(guī)矩不能朝令夕改
浩浩特別愛吃冷飲,但過量的話肯定對身體不好,媽媽決定“定量供應(yīng)”:每天只能吃一根冰棍??珊坪瓶偰転樽约赫页龆喑砸稽c的理由,比如,爸爸今天吃第二只雪糕了。同時,他還對媽媽軟磨硬泡:“天氣太熱了,媽媽吃點涼的吧。”哄得媽媽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也就允許他破例多吃一點。
『孩子為什么這樣做』
孩子喜歡模仿,家長的所作所為比看不見摸不著的道理更能在孩子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吹桨职殖缘诙└獾臅r候,抵擋不住如此甜蜜的誘惑是很正常的;而媽媽偶爾的“心太軟”,也為孩子意志力的削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見招拆招』
給孩子立規(guī)矩的“配套措施”是在家里營造一個守規(guī)矩的氛圍,規(guī)矩面前全家平等。家長是規(guī)矩的制定者,也是規(guī)矩的身體力行者。別認(rèn)為孩子小,可以糊弄,他心里的小算盤可精確了。給孩子立規(guī)矩,其實也是對大人毅力的考驗。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