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今年高考狀元出爐了,依然是出身好的考生獲得更高的成績。“寒門”與“豪門”的差別到底在哪里?平凡如你我,該如何逆襲?
1
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
前兩天,朋友突然艾特我,說今年的高考的成績出爐了,于是我順手查了一下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
縱觀各地名列前茅的考生,他們大多都在大城市的頂尖名校里念書,有著良好的家教,廣泛的興趣,家境殷實:
安徽文科狀元,來自合肥一中,父親警察母親經商,她最喜歡出國旅行,12歲就敢只身去美國,初中時已經走過十多個國家;
四川文科第二名,來自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喜歡打籃球,是學校主持人,并曾自導自演舞臺劇《趙氏孤兒》,接受采訪時,甚至當場表演了一段英語劇《貓》;
看著這一個個無比耀眼的學生,我不由想起電視劇《黑冰》里的一句話:
“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世界,他們殘酷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層的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物質和精神的供應。
隨著層次逐漸遞減,最底層的人所擁有的物質能量,通常只能勉強維持他們的生存,精神供應幾乎為零。”
現實證明,去年“耿直”的北京高考狀元所說的話是正確的。
那些父母優(yōu)秀且生長在資源豐富的城市的孩子,正以無可匹敵的姿態(tài),將家境不佳、資源匱乏的孩子趕到身下。
社會再一次告訴我們,這依然是一個需要“拼爹”、“拼媽”的時代。
劉強東曾在一個演講上談到,他給人民大學捐款了1千萬,七成資金用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
過了段時間,校長卻跟他說:“現在跟以前不一樣,助學金不好發(fā)了!”
原來,現在能考上人大的農村學生不足三成。
因為站在不同的起點,孩子的命運也是天地之別。
那么,”寒門“與”豪門“的差別到底在哪呢?
2
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
我們平日里認識的王力宏,是一名實力歌手,直至電影《無問西東》出來后,才知道他演電影也很不錯。
其實,王力宏出演名門之后,也算是“本色演出”。
他的外曾祖父是民國時期的海軍將領;
奶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
舅公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著名史學家;
姑爺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法律系;
父親是臺大醫(yī)學系畢業(yè)的醫(yī)生;
哥哥是耶魯大學醫(yī)學博士;
弟弟是麻省理工學院碩士,
這一連串的閃瞎人眼的頭銜,向世人展示了何為“名門世家”。
王力宏曾說:“我記得在我三歲的時候,哥哥當時正開始和音樂老師學小提琴,我在哥哥身邊常常看著他一個音階一個音階地拉出旋律,很神奇很有感覺,于是我便吵著媽咪也要學小提琴。”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一些名人或者狀元的背景,我們就能看到家庭環(huán)境對其成長發(fā)展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條件好、學歷高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愿意花更多的時間金錢在孩子身上。
比如王力宏,如果放在條件不好的家庭,哪里有閑、有錢讓孩子接受音樂的熏陶,也就沒有機會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更談不上深入學習。
直至今日,不少條件不好的家庭,還帶著“讀書無用”、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結婚、生子、建房子。
許多時候,“上層”和“底層”,差的不是錢,更多的是格局和思維理念。
3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
有一本書名為《不平等的童年》。
在這本書里,有錢人家的父母一心讓孩子做作業(yè),參加各種興趣補習班,將孩子的時間控制得死死;
而窮人家的小孩被父母放養(yǎng),想玩就玩,父母相信只要年齡到了,孩子自己就能明白道理了。
因此,當窮人的孩子走進社會,他們往往感到局促,不曉得怎么跟成年人打交道他們沒有這個經驗;
而有錢人家的孩子參加各類有組織的活動,不僅懂得了競爭精神,懂得團隊合作,還學會了在公開場合如何應對成年人、陌生人。
我突然明白自家孩子為什么在家是那么活潑,出了家門卻成了個害羞扭捏的模樣。
孩子從未參加過有組織的團體活動,我們也沒有具體教過該怎么做。
小孩沒有類似的經歷,又怎樣做得到?
其實窮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窮局限了自己的視野。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4
與其讓孩子努力,不如先成榜樣
曾看過一則新聞。
有一對夫妻,連生了11個孩子,只因他們堅信賺錢不如生孩子,只要有一個出息了,全家人的命運就改變了。
這個想法無疑是荒誕,但也是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
“中國家庭大多陷在一個死循環(huán)里:父母往往都對孩子報以厚望,早早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希望孩子將來出人頭地,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愿望;
孩子因為承載了父母過高的期望,被父母不斷侵蝕邊界,活的很累,常常迷失了自我。”
有多少父母給孩子報了各類補習班,自己卻約上朋友在星巴克閑聊;
一邊歇斯底里地吼著孩子趕緊寫完作業(yè),一邊自己卻躺床上追劇、玩手機。
父母自己都不努力,又怎么讓孩子努力呢?
如果想培養(yǎng)出一個努力進取的孩子,請先成為努力上進的父母。
網上有這么一個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這句話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里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里折騰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
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yǎng)、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了你的孩子從哪里開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高曉松說過,他希望自己女兒能心安理得混日子,但這是因為他這個父親已經擁有一份基業(yè),他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窮盡一生,都想要達到的高度,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但如果不去做,那么就是連別人的起點都到不了。
父母的格局和高度,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所以,不要總是對著孩子嘮叨“你要努力啊,你是我們家買房買車的希望”,而是更應該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樣。
你不努力,不止自己過得不好,連孩子也很難過得好。
你自己不努力,又怎能奢望孩子帶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