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挑你要打的仗,有時要懂得不計較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是培養(yǎng)規(guī)矩的時候。你會發(fā)現自己經常需要對寶寶說:吃東西前要洗手;接過別人遞給的東西要說謝謝;不能亂扔玩具……這樣的仗,根據情形,可以說是可打可不打的。
相比起這些,不能摸插頭;不能從沙發(fā)上跳下來;不能玩馬桶里的水;不能打人;不能爬上桌子……家長則不能妥協,是絕對要打的仗。
2、避免沖突,但是如果避免不了,就一定要贏
你和女兒在超市里,女兒威脅你說“如果你不給我買……我就會把這里的玩具全拉下來!”你聽了怎么辦?你必須打這一仗,而且一定要贏。你讓步的話,就表示你輸了。你不讓步,即使?jié)M地玩具,也在所不惜。因為每一個孩子從小都在盡全力地“尋找”和“學習”極限――就是家長的容忍度。
3、心口如一
對孩子的態(tài)度,必須表里如一。很多家長會使用一些嚇唬孩子的花招,甚至編出個故事來。孩子當時是被嚇住了,但卻沒有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或不能這么做)。比如,家長對孩子說:“如果你現在不來,我就丟下你,把車開走了。”不能說你履行不了的諾言,也不能用你做不到的事相威脅。否則你就沒有威信與誠信,孩子也會無所適從。
4、在一開始就抓緊韁繩
凡事都要在一開始,家長就控制住局面,不能讓孩子控制你。比如:一位新老師,第一次和同學們見面,頗為客氣,顯得很有親和力,學生就容易相信這位老師是好欺負的,以后上課做小動作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如果老師一開始就表現出紀律嚴明的威嚴氣勢,然后為提高親和力而慢慢放松界限,這樣的方法比較可行。
5、批評行為,而不是孩子
比如,用“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不說“你是個壞孩子、你這個小笨蛋”……也就是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常聽到家長對人不對事的批評,那個壞孩子的概念就會深植孩子腦海,本來不是,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內心里成真了,孩子就容易繼續(xù)“壞”下去。
???????
6、千萬不要用愛當做武器
不能說“如果你……爸爸媽媽就不再愛你了”,可以換成“如果你這樣做,爸爸媽媽會很傷心的”。 總之,為人父母,說話要講究技巧,當事情不像你所預期的發(fā)展時,不要一味地怪罪孩子。比如小孩第一次仍玩具時,是你一開始允許的,無形地助長了他的任性,使情況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