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1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有個朋友和我聊天說,她最近被孩子氣哭好幾次,感覺自己養(yǎng)了個小白眼狼。
我忙問她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孩子現在總愛說一些狠話:
“打死你個臭媽媽”
“我要把你的腦袋砍掉”
“媽媽是臭粑粑”
……
我一聽,立馬就放心了。
對,你沒看錯,就是放心!
因為這真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孩子變壞了,只是他進入了“詛咒敏感期”而已。
什么是詛咒敏感期?
但凡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有機會聽到“打死媽媽”、“殺死爸爸”、“摔死奶奶”這樣的狠話。
越是孩子親近的人,他就越是樂于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
不過家長們不必過于傷心或是緊張,認為孩子不愛自己了。
其實他們并沒有變壞,這都是“詛咒敏感期”搞的鬼!
詛咒敏感期,是指孩子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臟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后,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
聽上去真的很討厭有沒有?但這也沒辦法,誰讓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呢。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個階段?
那好好的一個小天使,怎么就變成“出口成臟”的小惡魔了呢?
1. 這是他們“學習”的成果
這么大的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
聽過一個段子,是這么說的:
哥倆去干活,哥哥偷懶,只有弟弟在干。
弟弟:TM的,這TM哥哥真TM懶,就TM讓我TM在這干。
哥哥:我TM歇一會你TM就TM有意見?
這時他們爹來了,怒斥:
你倆TM滿嘴TMTM是TM好聽么?
看到了嗎,孩子的那些臟話、狠話,也都是從別人那學來的。他們一開始,并不懂得其中的含義,只是單純的學習、模仿而已。
2. 源于孩子的“社交需求”
嗯……不得不承認,這些不雅的話,卻是孩子們的交友利器。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fā)現,這么大的孩子和別人玩耍時,最喜歡喊打喊殺的,要么就是屎尿屁。
有一次去接小小包時,聽到他和小朋友的對話:
“你是大便”
“你是狗粑粑”
“你是馬大便”
“你是豬大便”
然后?然后兩個人哈哈大笑的互道再見嘍。
我家的兄弟倆,偶爾也會一起嘴巴“噗~噗”的假裝沖著對方放屁,或者拿根小木棍互砍,一邊打一邊說“我要殺了你”。
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打打鬧鬧中,他們的感情越來越好了。
所以,這些臟話、狠話,在小朋友那,并不是什么罵人的話。相反,還能幫助他們建立友誼,也是很玄幻了有沒有?
3. 這是孩子求關注的表現
在《媽媽是超人3》中,因為家里來了兩個小朋友,霍思燕忙于照顧他們,有一些忽略了嗯哼,他就對媽媽放了狠話:
“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晚上不和你睡了”
“絕交了”
甚至一度要鬧著離家出走。
為什么一向以暖男著稱的嗯哼,會這么對媽媽呢?
直到他后來冷靜下來和媽媽聊天時,才說了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你今天一次都沒照顧我”。
你看,孩子根本不是真的想和你決裂,他只是求關注,求抱抱而已。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
那孩子這個有點討人厭的階段,我們家長能做點什么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什么都不做。
是不是很驚訝?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實大多數喜歡“放狠話”的孩子,根本不懂那些話語的真實含義。他只是通過大人的反應,來判斷這些詞語所帶來的效果。
當他們發(fā)現了這些詞匯會讓成年人緊張、激動,反應強烈時,就讓他們發(fā)現了語言的力量,就更會變本加厲的使用……
所以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常心。
早教專家林怡在《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中提到一個故事,她在和一個小女孩玩的時候,女孩突然說:“我要殺死你”,然后就有了如下的對話:
“是嗎?我要是被殺死了,你就再也見不到我了。”
“那你去哪兒了?”
“我就變沒了。”
“那我要把你砍斷。”
“我要被砍斷了,就需要用膠水把自己黏好。要黏不好就麻煩了,我就死掉了。”
“那我把你頭砍下來。”
“那我的頭一定很傷心,因為它不能跟我的身體在一起了。”
……
聊了幾句,女孩很快被別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也就把要殺人砍人的念頭給忘了。
看到了嗎,當孩子發(fā)現這些“炸彈”不起作用,就不會再對這些詞語感興趣了。
詛咒敏感期,隨著孩子的長大和懂事,也會悄悄的過去。
當然,如果是像嗯哼那樣,因為感到自己被忽略才說狠話的情況,記得要及時接納孩子的壞情緒,并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抱抱,這會比教訓他們更有用哦!
最后,還想說一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妞們不要過度緊張、憂慮,相信我,那個乖巧可愛、懂禮貌的小寶貝,很快就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