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社會兒童拐賣,幼童遭蹂躪....這些恐怖的一件件事件后,父母不得不得不常常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這些都是父母出于對孩子的人身安全著想,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與陌生人打交道能夠避免?
對于孩子來說,“陌生人”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他們從來未見過及從未談過話的人,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不利,并不能確定。
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陌生人無可厚非,但孩子們總會長到可以獨自出門的年紀,他們總有落單的時候:獨自與同齡人一起玩,在社區(qū)里騎自行車,或到樓下的小店買點東西等。
如果一味讓孩子避免接觸陌生人,避免社交,很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給孩子制造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在迷路或需要幫助時無法向他人開口。
社交經(jīng)驗不足,無法分辨陌生人的意圖,很容易使孩子成為罪犯的攻擊目標。
孩子該怎么跟陌生人交往?
1、認準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讓孩子知道,那些日常照顧他,并且始終在關(guān)注他舉動的人才是可信的,比如父母、老師、祖父母、保姆等。
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載他/她一段路,或者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堅決、大聲地拒絕,并且馬上跑開。
告訴孩子:他們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如果一個陌生人站在車旁朝孩子招手或者要求孩子靠近,不要理他們;如果陌生人向他們求助,找個成年人(必須是成年人)去幫助他。
孩子可以把這件事告知可信的成年人。同理,如果任何人,無論是陌生人、親戚或者朋友要求孩子保守秘密并且嘗試觸摸他們的私處或者讓孩子觸摸他們的,也一樣要告知監(jiān)護人。
2、根據(jù)行為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大多數(shù)人陌生人都是安全的,但是總有些人會帶來危險。孩子對外貌兇惡的人有警惕,但是很多傷害兒童的人看起來很正常。所以請教會孩子,要根據(jù)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3、教會孩子相信他們的本能
告訴孩子:如果他們感到不安或者不對勁,就算說不上來為什么,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盡可能地吵鬧——摔東西、尖叫都沒問題。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或者制服他們,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會使附近的路人警惕并前來幫助。
4、盡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一個同伴,如果要去遠足,最好是能和一群同伴一起去。
5、找到“安全地帶”
帶孩子在社區(qū)里活動的時候,尋找那些他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比如爸爸的朋友開的店,一個親戚的家,警察崗亭或者消防站,讓孩子明白如果發(fā)生意外,附近哪里可以求助。
教會孩子避免前往“不安全地帶”,比如附近都無人又有遮蔽的田野、黑暗小巷子或者黑漆漆的樹林。
6、需要幫助時找警察
如果孩子需要幫助時,告訴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或者一個商店員工。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那些祖父母年齡的人、女性,以及帶孩子的人可能會愿意提供幫助。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