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指導游戲就需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繼續(xù)游戲,促進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從而提高游戲質(zhì)量,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那么教師如何介入幼兒游戲?以何種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觀察是適時介入游戲的前提
實施教育,觀察先行。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進行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失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fā)展,并使其游戲得以延伸,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知道幼兒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材料恰不恰當,經(jīng)驗豐富程度如何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游戲,以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的技巧。教師只有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游戲內(nèi)容,并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來幫助他們,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二、教師介入游戲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
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師在幼兒附近和幼兒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目的在于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這種指導是隱性的。當幼兒對教師新提供的材料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不喜歡玩,只會一種玩法時,教師可用這種方式介入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手工區(qū)提供了一些硬紙板和掛歷紙,目的是想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出各種拖鞋和其它物品,結(jié)果無人問津。這時,教師用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圍攏過來,活動便進行了下去。
(二)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是指當幼兒有教師參與的需要或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的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例如:棒棒裝扮娃娃家的爺爺,游戲時,他一會兒將整張紙放進碗里,一會兒又把紙撕成長條放進碗里。忙碌了一陣,有些沒勁,游戲似乎進行不下去了。教師見狀,便以娃娃家舅媽的身份進入游戲。“爺爺,在忙什么呢?”棒棒一看有人來了,就高興地說:“我在做早飯呢。”“哦,我可以和你一起吃嗎?”棒棒馬上把剛才做的東西放在教師面前:“看,這是大餅和油條。”“呀,今天家里的早飯又換新花樣啦!家里的其他人知道嗎?”教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棒棒,他馬上跑過去招呼家人:“早飯吃大餅和油條,快來吃吧。”家人來了,姐姐說:“大餅應該是圓的。”爸爸說:“顏色也不對,應該是黃的。”棒棒說:“那我重新做。”他剪了五個圓,一個大四個小,說:“爸爸要上班了,吃最大的,孩子吃小的。”舅媽和家人高高興興地吃起了大餅和油條。幼兒在擺弄材料的過程中,常常會產(chǎn)生交往的需要,但由于其認知能力和社會性水平所限,往往不會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這時教師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使幼兒游戲從一個層面提升到另一個層面。
(三)垂直介入法
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兒游戲出現(xiàn)嚴重違反規(guī)則或攻擊性等危險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教師的指導是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玩具而發(fā)生打罵,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內(nèi)容的游戲時,教師應直接干預,加以引導,但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三、教師介入指導游戲的方法
教師不管用何種方式介入游戲,既然介入了,目的就是對幼兒游戲作具體的指導。
(一)語言指導
1、發(fā)問
發(fā)問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兒游戲的現(xiàn)狀及幼兒的具體想法或進行啟發(fā)引導等,宜用親切平和的詢問,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兒的思考,逐漸學會辨別是非,作出明確的行為判斷。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魚缸里亂投放一些食物,教師看到后,沒有馬上制止,而是通過詢問了解到幼兒是想看一下魚最愛吃什么?他是想通過自己的實驗發(fā)現(xiàn)小金魚的特點,教師引導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將現(xiàn)成的答案告訴他,為了挽救小金魚的生命,還及時換掉了已經(jīng)污染的水。
2、提示
提示主要是當幼兒遇到困難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時,教師用一兩句簡單的建議性提示,幫助幼兒明確想法,促進游戲順利開展。例如,玩“菜場”游戲時,菜賣完了,孩子們的游戲便卡殼了,沒法往下進行,教師用提示性的語言“我們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畫、剪、捏、縫等熟菜加工車間便熱火朝天地開起來了。
3、鼓勵與贊揚
主要是就游戲中幼兒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性及正向的游戲行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對幼兒在游戲中能自覺遵守規(guī)則,克服困難,堅持游戲等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給予贊揚,以強化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xiàn)。例如,在一次體育游戲中,兩隊比賽規(guī)則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個球,然后返回看哪隊先勝,有的孩子就能遵守規(guī)則,投籃不滿3個就不返回,堅持投滿3個球不中再投,教師對孩子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及堅持性給予高度贊賞,強化了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xiàn),也對其他幼兒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為指導
1、身體語言
指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對幼兒游戲行為作出反饋。例如,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教師應該用點頭、贊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對幼兒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為,教師可用手勢、搖頭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
根據(jù)中央教科所IEA課題組的調(diào)查表明,幼兒在活動中可否選擇活動材料以及自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活動的針對性、積極性。在材料不可選的情況下,幼兒的無所事事率最高,隨著材料可選程度的提高,無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頻率提高。在材料任選的情況下,無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頻率最高,由此可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自由選擇的條件下進行游戲,能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一方面要提供豐富的材料,另一方面還要根據(jù)情況及時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幾天無人光顧的理發(fā)店里,教師投放了一些可以在制作的假發(fā)套、面膜貼等,理發(fā)店又變得欣欣向榮起來。
3、場地布置
教師期望幼兒產(chǎn)生什么行為,朝著什么方向發(fā)展,可以通過場地布置的影響來達到目的。例如,如果教師希望減少跑及粗野的游戲,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開放的空間阻隔起來,吵鬧的和安靜的要分開。再如,如果有的區(qū)角內(nèi)沒人光顧,可通過變換場地等方式吸引幼兒,也可同孩子們一起規(guī)劃、設計、安排場地。
4、動作示范
規(guī)則游戲由于有玩法及規(guī)則的限制,必須在學會后才能玩。因此,教師要給幼兒作適當?shù)氖痉丁⒅v解,幫助他們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規(guī)則。在創(chuàng)造性游戲里,如表演游戲,教師小舞臺上向孩子們進行示范性演出,不僅能激發(fā)起幼兒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將各種表演技巧展現(xiàn)給幼兒,供幼兒模仿,教師還可與幼兒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隱含著示范。
在游戲時間里,教師除了提供創(chuàng)造性游戲條件外,也應提供開展規(guī)則游戲的條件,并鼓勵幼兒自己開展規(guī)則游戲。創(chuàng)造性游戲里,也要強化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傊?,對幼兒游戲的指導關鍵在于一個“巧”字,即巧妙點撥,使其延續(xù)、提高、升華。
小結(jié):
1、幼兒意外地冒出新主題,教師沒有準備怎么辦?
隨著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尤其是抽象邏輯思維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對游戲主題的興趣和注意也會不斷變化,常常會提出玩新主題游戲的要求。有的新主題是教師有所預料的,有的則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這就要求教師平時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提供可供選擇的材料。當游戲中幼兒冒出新主題時,“怎么玩”、“用什么玩”之類的問題,就可以全權(quán)交由幼兒自己來協(xié)商決定。
2、游戲中幼兒因為沒有對應的玩伴,無所事事,此時教師該怎么做?
當兒童在游戲中沒有對應的玩伴(角色),如“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沒有被理發(fā)的顧客,游戲也就沒有了展開的過程,幼兒就會無所事事,放棄游戲。在此種狀態(tài)下,教師可以通過投放娃娃代替要理發(fā)的角色(適宜小班),或通過游戲玩伴以顧客身份直接進入游戲,或以旁觀者的身份用語言暗示提醒。如對理發(fā)師說:“超市有很多人,去問問他們是否要理發(fā)。”當然教師應更注重幼兒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討論,豐富幼兒對主題經(jīng)驗、角色關系的認識和了解,不斷拓展和提升幼兒的角色行為、角色意識和角色認知,進而提高幼兒的游戲交往和水平。、
3、什么是直接介入?直接介入有哪些方法?
直接介入也稱外在敢于,指成人在指導游戲時,并不直接參與游戲,而是以一個外在的角色,引導、說明、建議、鼓勵游戲中幼兒的行為。其方法主要是語言提示和材料提供。
教師在幼兒游戲之外,在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以不干擾幼兒游戲為前提,教師直接點撥給幼兒建議幫助的顯性指導,可以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以更好地開展游戲。但應注意的是,這種介入一定要自然,以不影響幼兒的游戲意愿為基本條件。
4、什么是間接介入?間接介入有哪些方法?
間接介入是指成人以游戲中的角色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以游戲情節(jié)需要的角色動作和語言來引導幼兒的游戲行為。其方法主要是與幼兒平行游戲或共同游戲。由于沒有直接建議幼兒干什么,而是使幼兒隨著教師的暗示行為而行動,所以也稱間接指導。
這種介入的好處在于,因為成人與幼兒一起游戲,無形中就是對幼兒游戲的支持和認同,會引起幼兒的更大興趣和持久性,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幼兒的游戲行為,提高了游戲的水平。
5、游戲中出現(xiàn)不安全因素時,教師該怎么做?
當游戲中出現(xiàn)不安全因素的特定情況時,教師必須對游戲進行干預,否則會影響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但是對于這一類介入時機的判斷,以及如何介入也需要教師的機智。當幼兒游戲行為的意義是積極的,而游戲的動作和道具潛伏著不安全隱患時,教師可以采取保護措施;當幼兒游戲的動作和材料直接有損于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時,教師便可以直接制止或轉(zhuǎn)移。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