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1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個別化學習活動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根據主題內容,結合幼兒興趣需要、發(fā)展水平等提供發(fā)展不同能力的區(qū)域內容和多種富有價值的、趣味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以獨立思考或同伴合作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幼兒能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產生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現。如果教師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尤其在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若教師把握契機就能有效幫助幼兒感受成功、提升經驗,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教師和幼兒一起分享的內容和方法可以有很多,以下和大家交流個別化學習活動后的集體分享。
在分享中激發(fā)興趣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會有這樣一種情況,部分幼兒常常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專攻”幾個活動內容,而教師既想尊重幼兒意愿,滿足其興趣和發(fā)展的需要,又想鼓勵他們參與其他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活動內容,以獲得不同的體驗。很多時候教師往往處于兩難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想讓幼兒自己萌發(fā)“到處玩玩”的想法也不難,教師可以把握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發(fā)現“玩過和沒玩過是不一樣的”。
小馬小心翼翼地拼著地圖,關注著地圖上的各種信息。一會兒,他開始動起來,一邊對照小地圖,將小卡片插入大地圖中,一邊念念有詞“原來臭豆腐是湖南的小吃呀”……活動結束,小馬已知道很多小吃和少數民族的“秘密”了。于是,“分享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小馬做小老師,和同伴互動,小馬說出一種食物,小朋友猜測該小吃是什么地方的特產。剛開始,小伙伴們還能游刃有余地回答“椰子是海南島特產”“小籠包是上海特產”……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小,搖頭的孩子越來越多。當小馬準備繼續(xù)介紹“肉夾饃是陜西有名的小吃,臭豆腐是湖南小吃……”時,我及時叫停:“等一等,還有很多小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吧,你們瞧,去過和沒去過一個地方到底不一樣。”
我一方面借同伴成功的經驗讓幼兒發(fā)現游戲的樂趣,一方面保留懸念,引發(fā)幼兒自我探究的欲望。一張有創(chuàng)意的樹葉粘貼畫,一個絕美的舞蹈動作一點小精彩、小成功,都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到處去看看”……可見,激發(fā)興趣是引導幼兒參與個別化學習活動各內容的關鍵要素。
在分享時適切地“教”
為了遵循讓幼兒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出現了不敢“教”的現象,擔心自己的“教”會束縛幼兒的手腳。為了不“教”,有時教師會圍繞幼兒出現的問題轉很多“圈”,可是仍然還是沒能將問題講清楚,反而漸行漸遠,使幼兒越來越糊涂。其實,時機合適時,教師可以用一句很簡單的指導語令幼兒豁然開朗,記憶深刻,這樣的“教“何樂不為呢?
分享時,卓然笑瞇瞇地向我們介紹紙漿的做法:“第1次,我們攪拌20圈,餐巾紙變得這么小;第2次,我們又攪拌20圈,餐巾紙變得更小了……”卓然介紹得很清晰,可我發(fā)現,她記錄時將第1次的“1”和20圈的“20”寫在一起,如果不聽她的介紹,我們會以為是“120”。于是,我先夸獎卓然“介紹得真清楚”,然后邊說邊拿出卓然的記錄紙給大家
看,“如果在‘1’和‘20’中間加個頓號,就可以更清楚地展示怎么做的過程和結果了。”
面對幼兒的記錄,我沒有讓同伴想想“如何用最簡單的辦法分開‘1’和‘20’”,而是一邊說一邊直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合適的機會、直觀的記錄、簡練的語言讓幼兒印象深刻,我的這種“教”自然無痕,就在說說、聊聊中,不經意地讓幼兒掌握了方法。事實證明,幼兒快樂地接受了我的建議,他們在后面記錄時也會充分運用這個方法,而且能觸類旁通,使用同樣的方法解決相似的問題。如需要記錄成兩行時,他們會將紙對折,然后清晰地將記錄紙分成兩列……
在分享中及時釋疑
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多人嘗試都不成功,那么該問題就會成為共性問題。在“分享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提出疑問,組織大家共議,這樣的分享會讓幼兒的經驗、思維不斷碰撞,最終獲得不同的認知經驗。
存存和億凡在研究火箭,并分別選擇了不同的火箭筒制作起來。他們先在火箭筒下面用橡皮筋箍個保鮮袋,在火箭筒上面套個火箭頭;再往筒里吹氣使保鮮袋漲起來;最后用力一拍保鮮袋,火箭頭就飛出去了??墒牵啻螌嶒灪?,存存和億凡都不滿意自己火箭發(fā)射的高度。大家發(fā)現他們火箭飛不高的關鍵原因是因為橡皮筋箍著保鮮袋的地方漏氣了。于是,我組織孩子們討論“這是為什么”。億凡向小伙伴們求助“怎樣讓箍保鮮袋的地方不漏氣”。大家紛紛想出了辦法,如用橡皮筋多箍兩圈;箍好橡皮筋再檢查一下,將保鮮袋稍稍拉出來一點;用粗一點的橡皮筋;箍好橡皮筋后再用透明膠裹一圈……大家的辦法都是為了讓火箭飛得更高。于是,我又提出新的問題:“除了將橡皮筋箍牢,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火箭飛得更高?”孩子們馬上將平時的經驗遷移過來,有的表示要增加吹氣量,如用打氣筒給保鮮袋充氣;有的表示要減輕火箭頭的分量,可使用不同材質的紙做不同大小的火箭頭……討論中孩子們以圖加文的形式將需要收集的材料一一記錄下來,如不同大小的袋子、不同粗細的橡皮筋、不同的火箭頭等。
最佳答疑時機也是助推幼兒發(fā)展的最佳時機,為了幫助幼兒在實踐中解答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投放材料。此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一起參與收集各種材料,讓他們成為個別化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幼兒再次探索、創(chuàng)造,學習的熱情會因為成功而再次被激發(fā)起來。
在分享時落實主題活動的目標
個別化學習活動除了能滿足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還能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fā)展,有效落實相關主題活動的目標。
東旭和三個女孩來到小舞臺,女孩們一致要求:“東旭,你放音樂。”這對于超愛跳舞的東旭來說真是一種煎熬。當女孩們跳起《阿拉木汗》時,他再也忍不住了,拿起小鈴鼓在一邊自娛自樂。沒想到,他的鼓聲很受女孩歡迎,女孩們叫起來:“東旭,一起跳吧!”東旭激動地敲著小鼓,在女孩中間舞蹈!我發(fā)現:東旭的小鼓敲到哪個女孩身邊,女孩就笑得更燦爛,跳得更美。前期活動中,孩子們已學會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如墊步、三步一抬等,但自創(chuàng)動作較少。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先請他們展示,請大家說說“發(fā)現什么刀。大家發(fā)現:“他們好像在比誰美!刀就這個話題,我順勢而為:“女孩什么時候最美?男孩怎樣表示自己很帥?”拋媚眼、摘葡萄時女孩很美,彈冬不拉時男孩很帥。孩子們將少數民族的風俗和舞蹈動作聯系起來,我請孩子們用動作一一展現。最后,我適時總結:“少數民族喜歡把生活中的事情、有地方特色的東西用動作表示出來,變成他們的舞蹈,如蒙古族的騎馬舞、傣族的孔雀舞等。”
幼兒嘗試將各少數民族的舞蹈和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舞蹈動作,表現各民族的舞蹈。小舞臺既能讓幼兒不斷豐富舞蹈動作,也能讓幼兒充分感受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事實上,每一個主題活動都有其核心經驗,作為教師要善于把握大方向,讓幼兒在一個個小活動中、一次次操作中、一件件小事中逐漸發(fā)展、逐步完善,豐富各種經驗、發(fā)展多種能力、最終在情感上得到升華,落實主題活動的目標。
對我而言,每次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享受,幼兒常會給我?guī)砀鞣N驚喜,令我發(fā)現活動中無處不在的精彩,我也會驚嘆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就是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魅力。
(供稿:張潔瓊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