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逐漸長大,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們就又有了新的問題要擔心。
最近這些年,幼兒園的負面新聞頻發(fā),虐童,食品安全,個個都讓家長們內(nèi)心難安。
因噎廢食是不可能的,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在所難免的一個階段,能夠幫助孩子學(xué)會融入集體,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在這種“擔心安全,又不得不去”的情況下,也難怪家長們對孩子的幼兒園生活無比關(guān)心了。
選擇幼兒園時,家長們會精挑細選,離家遠近,社會口碑,師資力量,辦學(xué)背景……簡直比當初自己報志愿還要精細。
而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家長還是不放心,總會想要反復(fù)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過得開不開心”、“老師喜不喜歡你”、“小朋友喜不喜歡你”……
寶寶呢?問一次兩次正經(jīng)回答,問得多了就煩了,也就不愛回答了,這讓家長們難以判斷孩子到底是在幼兒園過的不開心,還是被自己問得不開心。
而且,寶寶上幼兒園時不過三四歲,語言表達能力不健全,也很難說清楚自己在幼兒園過得到底怎樣。
想得陰暗點,如果寶寶真的在幼兒園受到什么糟糕的對待,以三四歲孩子的心智,恐怕施暴者稍加訓(xùn)斥就能讓寶寶閉口不言,這叫家長如何能放心得下?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么樣?別一天到晚追著問,這么做便能一目了然:角色扮演。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像是什么表演藝術(shù),其實也差不多,就類似于過家家,只是主角換成了媽媽和寶寶。
寶寶還小,通常都還不會撒謊,自己的行為舉止主要來源于模仿身邊的人。而在幼兒園里,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是寶寶能接觸到的所有人。
寶媽可以和寶寶“過家家”,自己扮演寶寶,讓寶寶扮演“老師”或“同學(xué)”,這樣就能從側(cè)面得知寶寶在幼兒園的真實生活。
更具體的,寶媽可以嘗試著展現(xiàn)寶寶的生活細節(jié),比如說向扮演老師的寶寶提出“老師老師我想去洗手間”,如果寶寶回答“好的那你去吧”或是“好的老師帶你去”,那說明老師沒有問題,態(tài)度可親;可如果寶寶立刻嚴肅皺眉,大聲說“不準去”,甚至開始訓(xùn)斥媽媽,那問題可就大了,說明孩子在幼兒園里也這么被訓(xùn)斥過,或是看到過老師這么訓(xùn)斥別的小朋友。
這招能夠激發(fā)寶寶的表現(xiàn)欲,更真實地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對于那些不愛說話的寶寶更是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