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打架事件,對于如何處理這類事情,父母們態(tài)度各異,分為以下兩個派別。
忍讓派
幾乎所有接受調(diào)查的父母都表示自個的小寶挨過別的小寶打,班里甚至有一些專門欺負其他人的“小寶王”。有父母認為不應當教小寶“以暴制暴”。小寶拒絕‘動手’未必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現(xiàn),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不能責備他,而應當認可他。動手處理不了問題,這樣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受傷也是小寶。小寶對父母來說都是嬰兒,傷了誰都不好。
反擊派
“閨女語寶兒前幾天從幼兒園回來,說有個小朋友(男孩兒)用手故意打了她臉一下,我問她還手沒有,她說沒有還手。我說那你別跟我說,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負,記住要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兒。打輸了回來,我向你檢討,是爸爸我授藝不精,咱以后繼續(xù)練;打贏了回來我給你慶功,別干那告狀打小報告的事兒,閨女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反正特認真地對我說好!
以上兩種觀點都值得討論,孩子打架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事情,相信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有所經(jīng)歷。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們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規(guī)則去“摻和”孩子的世界。對于孩子之間的斗爭,父母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以下幾個方面:
1.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并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xiàn),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2.教導孩子可以根據(jù)當時的情境,對比雙方戰(zhàn)斗力,以及老師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還是去請大人幫忙。
3.如果形式?jīng)Q定必須還擊,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可傷害他人的要害。
4.不可主動攻擊、傷害其他小朋友。在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時候要做到寬容。
“打架看似小問題,卻影響孩子性格成長,家長不愿孩子當‘狼’,也不忍心孩子當‘羊’,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其實我們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于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父母擔任正面引導的作用即可。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