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對外人很有耐性,而面對家里人的時候沒說兩句就開始起煩。為什么我們總是難以避免地會與親人發(fā)生沖突,不自覺地就會向他們發(fā)脾氣發(fā)火?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會讓愛我們的人受傷?
1、 性格特征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
性格特征通過兩種方式影響著親密關(guān)系中的沖突,第一種是通過行為引發(fā)親人的情緒反應(yīng)。例如,一個支配性強的人可能以高傲的姿態(tài)或不容分說的方式行事,這自然會喚起親人的憤怒情緒,抑或一個缺乏責(zé)任心的丈夫可能不注意個人儀表,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這兩種行為亦可能引起妻子的煩躁情緒。
另一種方式是,當一個人引發(fā)他人的行為后,他人的行為又會反過來令引發(fā)者很心煩。例如,一個攻擊性強的男性可能會引發(fā)親人的冷戰(zhàn),反過來冷戰(zhàn)又會使他很沮喪,又或者一個高傲的妻子可能會傷害了丈夫的自尊,然后又因為丈夫自信的喪失而變得更加生氣。
你是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做什么樣的事,都會影響親人的情緒,反過來也會影響到你自己的情緒。因此,容易對親人“發(fā)火”,同雙方的性格特征是分不開的。
2、不同的人際情境,不同的行為選擇
與容易向親人“發(fā)火”相對應(yīng)的往往是對外人“謙遜有禮”,想必大多數(shù)人會用“在外面”和“在家里”做區(qū)分,而這指向的恰恰是不同的人際交互情境。
家一般都會被比作溫馨的港灣,是一個可以放下所有防備,所有猜忌,可以摘下面具的地方,因此“在家里”的環(huán)境下,與親人的相處過程中,我們往往有什么情緒便會直接地表達出來。
同“在外面”相比而言,少了一個“該不該”或者“能不能”的理智分析過程。并且“在家里”給予我們一種安全的心理感知,因此,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反而很容易將“在外面”積累的負面情緒帶到家里,隨便找一個理由宣泄出來。
3、因為我跟你親,所以你必須懂我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是信息之間的流動。以“昨天老王家閨女結(jié)婚,那個小伙子據(jù)說年薪二十多萬呢!”為例,如果這句話是任何一個你的同事跟你說的,你會簡單的回一句“嗯,挺不錯的”,有時還會多問一句“他是做什么的啊”。
如果這句話是你父母跟你說的時候呢,會有什么不同?“你跟我說這個干嘛?我不就沒對象,賺得也沒別人多嘛”(當然這僅僅可能出現(xiàn)在適婚單身青年),當對話趨于這種節(jié)奏的時候,可想而知后面“發(fā)火”的概率急劇上升。
為什么?如果要問原因,都是因為愛。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都想要被認同,最希望的當然是來自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因為他們是如此的重要,我是如此愛著他們,所以他們應(yīng)該認同我,他們不能認為別人比我好,“任何的小石塊都會讓心起漣漪”,越是在乎,越是敏感,越是容易捕風(fēng)捉影,也就越容易因為這些扭解的信息而發(fā)生爭吵。
4、如何走出這個怪圈,以下方式可供參考:
第一步:需要認識到自己有沒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想不想改變?
第二步:確認自己有沒有因為“在外面”受氣而撒在親人身上?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請嘗試用另外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打游戲,鍛煉,看電影,寫日記等任何不影響其他人的方式。
第三步:下次在將要“發(fā)火”或者之后,嘗試著分析一下“到底是因為什么?”是因為事情本身,還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重視,沒有受到認同,覺得被忽視,被看清而生氣。
第四步:懂得補救,補救最好的方式除了“對不起”之外,還有你真實的想法,你反思的結(jié)果,告訴他們你是因何會生氣,你生氣的真正的內(nèi)在原因。
第五步:學(xué)會在平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當你能夠反思,能夠更深一步去認識自己情緒背后的因素時,那么親人對你而言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啦,不要在平常生活中吝嗇表達你的愛,學(xué)會索取你的需求,“你對我很重要,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讓對方明白怎么做是你最需要的。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