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照團
我樂于在工作生活中為學生、為同事們“搭把手”,在學校這個“共同體”中與大家陪伴著前行。
竇桂梅校長說:“管理,也許是一種陪伴。”我非常贊同,而且我還深刻感受到,陪伴也是最好的管理。我喜歡用最真實的自我與同事們過最真性情的教育生活。每天清晨爭取早點到校;每天爭取在校門口多待一段時間歡迎師生的到來;每天出操時,在星光大道前,為充滿朝氣的孩子們點贊加油;每天下午放學目送孩子一段,與家長閑聊幾句……只有陪伴,才有發(fā)現(xiàn);只有發(fā)現(xiàn),才有人本;只有人本,才有校本;只有校本,才有我們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并不斷走向現(xiàn)代化、國際化。陪伴,應(yīng)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行走方式。
陪伴,需要學會看見。對于有些現(xiàn)象,有些人看不見,這是水平問題??匆娏瞬徽f出來,這是態(tài)度問題。我有個習慣,經(jīng)常轉(zhuǎn)校園,看到什么就會拍個照,并及時在行政群、教師群、教研組群或?qū)W科群里“冒個泡”,或是找相關(guān)的人聊聊。我曾看到孩子午餐隨意扒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我又心疼又心急,趕緊站在出口為“光盤”的孩子拍照表揚,借用副校長的影響力,配合德育處、班主任做好用餐教育。短短兩周,學生光盤率提升了很多??赡芪业牧α亢芪⒈。墒谴蠹业木哿筒蝗菪∮U了。看見了,我才能上去“搭把手”。
陪伴教師成長同樣如此。我蹲點語文教研組聽課,其他學科的課也都聽,一個年度下來聽了一百多節(jié)。教師參加市里優(yōu)質(zhì)課評比,我參與全程磨課,音樂、科學、英語等學科我也都積極地把自己“看見”的都表達出來,可能不夠?qū)I(yè),但是有溫度。
學校管理者需要盡量避免教師在成長中掉入孤獨的泥淖中,因為孤獨的精神苦旅,絕不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管理者不能只扮演督導、督學、督辦的角色,更多的應(yīng)該是同伴、同學、同事,要主動營建教師之間互聯(lián)的心路旅程,并體現(xiàn)出管理者特有的“課堂情結(jié)與氣質(zhì)”。貼近教師,走進課堂,陪老師在課上多走幾個來回,在專業(yè)上“搭把手”,讓陪伴多點專業(yè)氣息。這樣,學校也能不斷積蓄力量,鼎力高舉。
攢點心思,再給出心思,是我的常態(tài)做法。學校對外的所有文字材料,比如學校公眾號、每周行事歷、宣傳材料,還有分管科室的工作方案等,我都會盡我所能提供些建議。每天看到不同的教育現(xiàn)象,我會寫下來,沒時間的話,就在手機記事本上寫個標題。一般兩周寫一篇材料,通過寫文章來整理我的教育思緒。有人說:“思想,是21世紀的通行證。”我們在埋頭工作的時候不能忘了抬頭看看星空,多“攢”點心思,和大家分享。我相信,大家也會樂于給我“搭把手”,和我一起向前走。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