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犯錯誤了,家長啰啰嗦嗦地說一大堆話,但卻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聽懂你所說的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
批評時,需隔離人與事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樣的錯誤……”“這是‘1’,12345的‘1’,……”這兩個場景,對大多數(shù)為人父母者來說,大概不會陌生。前者是憤怒的父母對犯錯孩子的指責(zé),而后者則是他們在對孩子進行“耐心教導(dǎo)”。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場景中的孩子都會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說什么。
‘你怎么又做錯了’、‘我告訴過你多少遍,你為什么不記住’……這些話,是大多數(shù)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常用語’。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種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憤怒以外,既不能改變孩子犯錯的事實,也不能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其實,對孩子的一味指責(zé),只會使孩子覺得“我不夠好”,時間一長,孩子勢必會產(chǎn)生恐懼和自卑心理,難以獲得“成長的能量”。
因此,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離開,不能一味說“你這不好那不好”,而應(yīng)該說“你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或者“你這樣做不對”。這樣,才可以使孩子明確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錯誤行為,只不過是“導(dǎo)火線”。事實上,家長對孩子的責(zé)罵,有些是源于家長童年時的“心結(jié)”。心理學(xué)實驗發(fā)現(xiàn),不管是人和動物在對待自己的下一代時,總是重復(fù)自己幼時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學(xué)家就曾歸納道:“當孩子被父親打時,他毫無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復(fù)仇,是從自己當了父親開始的。”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么,請控制你的廢話。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不要對孩子傾瀉自己的情緒,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錯了就足矣。還有一點,請父母記住要蹲下來跟孩子講話,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啟蒙時,切忌“喋喋不休”
“這是1,12345的1”、“這是紅色,紅旗的紅,紅汽車的紅”……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啟蒙時,總是喜歡不厭其煩地用不同方式對孩子說上n遍,但這樣的方式并不妥當,因為學(xué)齡前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給他們傳授知識時,語言要非常簡潔,讓孩子“一聽了然”。
很多父母訓(xùn)斥孩子時“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時則“喋喋不休”,但他們忘記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長、復(fù)雜的語言,往往會他們感到困惑。因此,家長在給幼兒啟蒙時,也要控制自己的“廢話”,在孩子看到數(shù)字或是顏色時,只需簡單地告訴他們具體數(shù)字或顏色,先讓孩子“對上號”,然后再考慮如何深化。
孩子哭時,三句話最實用
孩子哭鬧,恐怕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了。其實,三歲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難用所謂的“道理”去說服他們,也很難給他們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孩子哭時,一般是因為他們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泄,等孩子哭完了,也就萬事大吉了。
孩子哭鬧時,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
第一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
第二是告訴孩子“如果你難過,就哭吧”;
第三是告訴孩子“如果你哭的話,我會陪著你的”。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總會陪伴在身邊。在感受到“撫慰”后,幼兒的情緒就會較快平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