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大多對待自己唯一的孩子給予了全部期望。正如話題中提到的,小小的父母即使工作繁忙,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老師口中的一點“特別”到了父母眼中就成為了需要求助專家的“大問題”。盡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水平,一些所謂的“小問題”是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這一點能為老師所理解,但如何讓家長也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再夸大問題呢?
在幼兒園中,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家長如果和老師配合得當,會是家園工作的巨大助力。而過分擔憂和焦慮的家長則會把焦慮傳染給孩子,久而久之,對于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我價值觀的培養(yǎng)都是無益的。我認為,以下幾點都是幫助家長緩解焦慮的方法。
多向家長傳遞“正能量”
站在家長的角度,焦慮的根源是恐懼。家長們害怕因為自己的一點疏忽而釀成大問題,又對孩子的在園情況不了解。如話題中,小小的爸爸因為身在外地,平日里難以見到孩子,所以更加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此時,教師所透露的信息對于家長就彌足珍貴。
但加強交流并不意味著“全盤托出”。溝通時,教師要多肯定孩子在園的優(yōu)點,如細致描繪孩子在某一活動中的表現(xiàn),或者在幼兒園學到的本領。教師先說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以后,再逐步提出一些建議。如,“孩子最近表現(xiàn)真不錯,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再稍稍改進一下,孩子的進步就更大了。”“最近孩子吃飯?zhí)貏e有進步,得了兩朵小紅花,有一朵是鼓勵孩子能嘗試自己穿衣服的,希望他繼續(xù)加油哦。”一方面讓家長更愉快地接受建議,另一方面也會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讓家長多獲得“正能量”,并將這種能量繼續(xù)遞給孩子。溝通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減輕焦慮、積極應對的開始。
多鼓勵家長進幼兒園
合作不僅僅在溝通中,幼兒園的多種活動都可以采用家園合作的形式。通過走進幼兒園參加活動,家長不僅可以全面觀察、評價孩子的表現(xiàn),也會因為看到教師對待孩子的真實態(tài)度和行為,更加放心。
家長每日面對的是自家的孩子,在沒有比較、整體參照的環(huán)境下,往往容易產(chǎn)生主觀、片面的判斷,要么認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不接受老師的任何建議,要么就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諸多問題,總是不如其他孩子優(yōu)秀,甚至孩子出現(xiàn)一點小問題就會非常焦慮不安。為此,邀請家長來到幼兒園參加活動,可以很好地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也會更加客觀、全面。
比如,我園一直開展“好爸爸志愿團”活動,每月輪流邀請幾位孩子的爸爸來到幼兒園給孩子講故事,帶領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等。這樣既可以讓爸爸們更好地參與孩子的生活,彌補幼兒園女性老師較多而陽剛之氣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讓家長客觀地整體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
多討論達成共識
合作的基礎是共識。目前,幼兒園的家長群體以“80后”為主。“80后”家長的學習能力普遍較強,容易接受科學育兒理念,對幼兒的期望較高,但自我意識強烈,缺少科學的育兒方法,自身的承受能力又弱,面對孩子的問題,容易出現(xiàn)過度焦慮。
這就需要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不光陳述孩子的在園表現(xiàn)和建議,也注意分享一些幫助孩子進步的策略和方法。如話題中,如果老師在和小小的媽媽交流后,還和家長共同商量促進孩子社會性發(fā)展水平的方法,那么家長可能就不會表現(xiàn)得如臨大敵了。
同時,老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群聊、個別約談、小型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鼓勵家長們分享育兒經(jīng)驗,適時針對家長的困惑提出家園共育的策略。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主動參與和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供稿:張潔瓊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