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做父母的不是怎樣設(shè)法減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而是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tài)去對待困難和挫折。
近幾年,青少年的自傷、自殺呈明顯低齡化趨勢?,F(xiàn)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為什么那么多孩子輕生、厭生,那么多孩子憂郁、不快樂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做父母的不愿讓孩子去經(jīng)歷苦難,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shè)計充滿笑臉和鮮花的生活。但是,生活是無情的,由于父母的嬌寵,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當脆弱,一點點小的挫折或失敗就有可能釀成一樁慘禍。為了盡量不讓這些悲劇發(fā)生,我們需要狠狠心,讓孩子經(jīng)歷挫折、體驗挫折,增強抗挫折能力。
那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就是遭遇困難、失敗,或者只是一種困難或失敗在心理上的感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充滿了成功的喜悅,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挫折與失敗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無處不在的。困難和挫折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一個孩子,如果他沒有經(jīng)歷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盧梭曾經(jīng)說過:“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百依百順,只會產(chǎn)生強烈的負面效應(yīng);媽媽爸爸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只能是讓孩子一次次地與能磨練他成長的失敗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們?nèi)狈γ鎸Υ煺鄄?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經(jīng)驗,一旦遭受到挫折,便會無所適從,一蹶不振。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有時父母需要“狠狠心”,因為一次次的小挫折會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因為挫折能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讓他自我反省,這樣他才更有進取心。父母應(yīng)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shè)挫折情境,讓孩子獲得適應(yīng)能力。例如:對孩子不包辦一切,不有求必應(yīng);讓孩子參加各種勞動,鍛煉吃苦精神;在集體活動中讓他體驗到失敗和不如意,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培養(yǎng)孩子面對現(xiàn)實,面對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遇到困難正確分析原因(對待挫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夠?qū)Υ煺圻M行正確的歸因。有的孩子對于挫折的歸因總是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應(yīng)該承擔的責任。久而久之,很容易養(yǎng)成推卸責任、怨天尤人的不良習慣。)迎著困難上,而不是退縮逃避。鼓勵孩子成為不畏困難、堅強、自信、豁達、果敢,對挫折的適應(yīng)力強,遇到挫折也能輸?shù)闷鸬娜恕?/p>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因此,做父母的不是怎樣設(shè)法減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而是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tài)去對待困難和挫折。“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人生有淚有笑,有磨難,有悲傷,也有歡唱,如果孩子能夠在失望與絕望中不斷超越自己,他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